谈判结束,中方离开瑞典,临走前美说了2句话,就等特朗普点头?

Connor okex欧意交易所 2025-08-01 5 0

据报道,中美经贸团队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会谈刚落下帷幕,中方代表团已悄然启程回国,却留下一个悬而未决的谜题。

美方在送别时抛出的两句话,像两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——同意延长关税休战90天,但最终决定权牢牢握在特朗普手中。全球目光瞬间聚焦华盛顿:这位以“美国优先”著称的总统,会点头延续贸易缓和,还是突然翻脸引爆新一轮关税战?冲突的阴影下,一场牵动世界经济的博弈正迎来关键时刻。

这场为期一天半的会谈,发生在2025年7月28日至29日,已是中美三个月内的第三轮深度磋商。

中方高层亲自领衔,美方则以财政部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为首。与前两轮日内瓦和伦敦会谈不同,斯德哥尔摩的讨论虽被双方评价为“坦诚且富有建设性”,却未宣布任何重大突破。相反,它更像一场精妙的棋局复盘:双方回顾了5月日内瓦达成的取消91%关税、暂停剩余24%关税90天的框架,以及6月伦敦会谈中中方放宽稀土出口、美方解除部分技术管制的成果。然而,当话题转向核心议题时,分歧浮出水面——美国突然抛出购买俄罗斯石油的“红线”,威胁加征高额关税,瞬间给谈判蒙上阴霾。

谈判结束,中方离开瑞典,临走前美说了2句话,就等特朗普点头?

美财长贝森特(资料图)

美方临走前的表态,暴露了这场博弈的脆弱平衡。

贝森特明确表示,双方同意推动原定于8月12日到期的关税暂停措施展期90天,避免24%的“对等关税”和相应中方反制措施重新生效。但紧接着,他话锋一转,强调一切需由特朗普亲自拍板。这并非场面话:若特朗普拒绝,美方可能对中国商品加征34%额外关税,使总税率飙升至64%,而中方必将强硬反击。微妙的是,特朗普本人随后放风称会谈“非常好”,却又玩起老把戏——“要么批准,要么不批准”。

这种模棱两可的姿态,让全球企业的心悬在半空,生怕8月12日成为贸易战的倒计时重启日。

冲突的导火索在会谈中意外点燃。

贝森特当面警告中方:若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,美国将施加“更高关税”。这一威胁直指中国能源安全,试图用“次级制裁”逼中国让步。中方代表当场驳斥,发言人郭嘉昆更在次日记者会重申,中国将基于国家利益自主决策能源进口,强调“关税战没有赢家,胁迫施压解决不了问题”。事实上,美方此举无异于搬石砸脚——全球油价若因制裁飙升,美国通胀恐再创新高,特朗普明年中期选举的算盘可能落空。

展开全文

这场插曲揭示谈判的深层矛盾:美国总想“虚空造牌”,中国却寸步不让主权底线。

谈判结束,中方离开瑞典,临走前美说了2句话,就等特朗普点头?

美财长贝森特(资料图)

除了能源争端,斯德哥尔摩会谈还深入啃起了“硬骨头”。

议题清单又宽又深:贸易逆差再平衡、稀土磁铁出口、产业政策协调、国家安全与出口管制,甚至涉及芬太尼关税和第三方问题。中方在稀土博弈上展现灵活性,美方却得寸进尺,要求更多技术限制松绑。这种拉锯被专家形容为“静水流深”——表面平静,水下暗流汹涌。中方高层会后坦言,中美已进入经贸谈判“深水区”,每一步都需权衡国内利益集团压力,比如美国制造业PMI连续4个月萎缩的困境,或中国有效需求不足的挑战。

难怪贝森特承认:“谈判比预想更复杂。”

特朗普的角色,成了解开僵局的唯一钥匙。

近期,他放风可能访华,白宫据传正筹备数百名商界领袖随访,试图复制元首外交的“破冰”魔力。毕竟,6月5日中美领导人通话时,中国领导人强调“平等对话、争取双赢”,特朗普也称乐见中国经济增长。但这位商人总统的算盘很现实:美国一季度GDP萎缩0.5%,创2022年以来最差纪录,若对华关税战升级,选民怒火可能烧向他。

谈判结束,中方离开瑞典,临走前美说了2句话,就等特朗普点头?

特朗普(资料图)

中方则巧妙布局——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在会谈同期会见美企代表团,承诺保障外资权益;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调查显示,近40%在华美企年营收超10亿美元,他们正游说白宫停止“一刀切关税”。特朗普的抉择,终将在政治利益与经济现实间摇摆。

如今,斯德哥尔摩的短暂平静,不过是风暴前的喘息。

延长关税休战90天虽是积极信号,但美方那句“等特朗普点头”,暴露了协议的单薄根基。这场谈判无关输赢,只在证明:两个巨人若相撞,没人能独善其身;唯有放下大棒,水才能自然渠成。特朗普的笔尖落下时,答案自会揭晓。

评论